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,黄淮海地区采取以密补晚、加大播量等措施应对小麦晚播。入春以来,主产区气温总体较高,土壤墒情较好,部分晚播小麦施肥提前,加之个体偏弱、基部节间过长,根系偏少下扎浅,增加了倒伏风险。同时,部分麦田春季施肥偏早,后期容易出现脱肥,如果灌浆期遇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,有可能出现早衰,导致小麦灌浆期缩短、千粒重降低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气象部门预计,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,天气不确定性大,增加了抗灾夺丰收的难度。当前,主产区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,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要立足抗灾夺丰收,应对不利天气,做好田间管理,落实“一喷三防”,防倒伏防早衰,促灌浆增粒重,降损失早归仓。
(一)调控肥水保稳长。
对返青起身期已施肥浇水的麦田,中后期适当控制浇水,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下扎,拔节期中后期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5—8公斤。对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,肥水运筹推迟至孕穗初期,一般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,提高成穗率,促进小花发育,减少小花退化,增加穗粒数。中后期如土壤墒情适宜不必浇水,墒情较差适时浇水,但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切勿在风雨天气前浇水,以防倒伏。
(二)防治病虫控危害。
小麦纹枯病、根腐病、茎基腐病等病虫害侵染为害小麦茎鞘,降低植株抗倒能力,增加倒伏风险。同时,后期还有可能发生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虫、吸浆虫等病虫害。加强病虫监测,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,防止病虫发生危害。小麦倒伏发生后,群体内荫蔽程度增加,易诱发病害加重发生,有条件的麦田可用无人机喷施药剂,根据倒伏情况做好根外施肥。
(三)提早应对防倒伏。
加强灾害监测预警,提前做好防灾准备。对前期未及时化控、后期倒伏风险大的麦田,可在始穗期喷施化控剂或抗倒剂,提高根系活力、降低株高和重心,提高植株抗倒能力,还可适当促进粒数增加。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,及时疏通田内外沟系,确保田间无积水、田面湿度降低,防止渍害发生,保护小麦根系。
(四)一喷三防促灌浆。
根据当地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,在灌浆期适期开展“一喷三防”,科学选用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(如芸苔素内酯、抗旱剂等)和叶面肥(磷酸二氢钾等),混配叶面喷施,一次作业防病虫、防早衰、防干热风,确保有灾减灾、无灾增产,夺取小麦丰产丰收。
(五)及时收获降损失。
小麦蜡熟末期到完熟期及时收获,确保颗粒归仓。麦收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赶在风雨天气来临前抢收。对后期发生倒伏的田块,通过加装扶秆装置、降低割茬高度等措施,做好机具改装,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开展机收作业,摊晒、烘干并用,防止倒伏小麦发生穗发芽或霉变,减少机收损失。
来源:中国农业信息网
(更多信息请长按上方二维码,关注“中国农业监测预警”公众号)